题名 | 作者 | 类型 | 出处 | 年份 | 查看 |
“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吕思勉先生的为人为学 | 万里鹏 | 期刊 |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第10X期,118-119 | 2011 | |
《吕思勉读史札记》的史识与启迪 | 乔治忠 | 期刊 | 学术研究,2018,第3期,124-131 | 2018 | |
必也正名乎——吕思勉《医籍知津》与谢观《中国医学源流论》关系辨证 | 王珂 | 期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第1期,57-64,171 | 2019 | |
陈寅恪、吕思勉治史风格的异同:以唐高祖称臣突厥之考辨为例 | 张耕华 | 期刊 | 学术月刊,2013,第2期,132-140 | 2013 | |
从传统士人到现代知识分子——论清末民初时期的吕思勉 | 李波 | 期刊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第6期,1-6 | 2011 | |
从纪念吕思勉先生所想到的 | 邹逸麟 | 期刊 | 历史教学问题,1998,第1期,15-16 | 1998 | |
从学术史视角看吕思勉的通史写作 | 马勇 | 期刊 | 史学史研究,2018,第1期,17-21 | 2018 | |
读吕诚之师《医籍知津》 | 期刊 | 蒿庐问学记. 北京 : 三联书店, 1996 | 1996 | ||
读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 | 龙平 | 期刊 | 松州学刊,2009,第Z1期,34-35 | 2009 | |
对于吕思勉先生著高中本国史的批评 | 熊梦飞 | 期刊 | 文化与教育,1935,第61期,13-22 | 1935 | |
观其会通:吕思勉的近代史研究 | 裘陈江 | 期刊 | 历史教学问题,2017,第6期,27-31,134 | 2017 | |
记吕诚之师讲授的国文课 | 黄永年 | 图书 | 蒿庐问学记. 北京 : 三联书店, 1996 | 1996 | |
记吕思勉先生 | 庄葳 | 期刊 | 蒿庐问学记. 北京 : 三联书店, 1996 | 1985 | |
江南传统民居双檩双椽青瓦屋面构造简析:以吕思勉故居修缮工程为例 | 张勇,朱俊杰 | 期刊 | 古建园林技术,2013,第1期,79-80 | 2013 | |
解讀吕思勉《自述》 | 卞孝萱 | 期刊 | 中国文化,2006,第1期,219-223 | 2006 | |
金泽荣与屠寄、吕思勉之诗文交往 | 顾敏琪 | 期刊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第3期,1-3 | 2013 | |
近代小说理论研究的丰碑——评吕思勉的《小说丛话》 | 万学 | 期刊 |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1992,第1期,44-48 | 1992 | |
就《章句论》浅谈吕思勉之文献学思想 | 刘娟 | 期刊 | 管理学家,2011,第8期, | 2011 | |
历史知识社会化之路径探析:以吕思勉《三国史话》为中心的考察 | 张国荣 | 期刊 |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第3期,21-24 | 2011 | |
论吕思勉“经世致用”的史学观与实践活动 | 吴士勇 | 期刊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第4期,492-495,501 |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