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作者 | 类型 | 出处 | 年份 | 查看 |
论吕思勉的“四裔”观——以《中国民族史》为中心的考察 | 肖红兵,李小白 | 期刊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第2期,71-76 | 2016 | |
论吕思勉的民族史研究 | 葛稳 | 期刊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7,第5期,12-16 | 2017 | |
论吕思勉的宋史观 | 虞云国 | 期刊 | 史林,2007,第6期,157-166 | 2007 | |
论吕思勉的新史学 | 虞云国 | 期刊 | 历史教学问题,1998,第2期,17-23 | 1998 | |
论吕思勉史学的学术风格——以吕氏通史著作为例 | 李波 | 期刊 |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第5期,55-58 | 2013 | |
论吕思勉思想之变迁 | 陈虹 | 期刊 | 黄山学院学报,2015,第6期,49-53 | 2015 | |
论吕思勉通史撰述中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 | 张念利 | 期刊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第A1期,139-143 | 2007 | |
吕博山是吕思勉的曾用名 | 张耕华 | 期刊 | 书城,2019,第2期,51-55 | 2019 | |
吕诚之先生的为人和治学 | 钱钟汉 | 期刊 | 蒿庐问学记. 北京 : 三联书店, 1996 | 1980 | |
吕思勉:历史学界的璀璨明珠 | 赵成昌 | 期刊 | 青年教师,2018,第9期,47 | 2018 | |
吕思勉:治史执教双楷模 | 石湾 | 期刊 | 海内与海外,2017,第2期,30-33 | 2017 | |
吕思勉《白话本国史》查禁风波探析 | 王萌 | 期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第2期,31-38,168 | 2015 | |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的撰述特点 | 康桂英,卢光山 | 期刊 |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第1期,21-24 | 2012 | |
吕思勉《三国史话》的意义 | 章义和 | 期刊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第6期,714-718 | 2002 | |
吕思勉《史通评》关于古代史学发展沿革评论初探 | 王莎,戴忠萍 | 期刊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第A2期,242-244 | 2009 | |
吕思勉《小说丛话》对太田善男《文学概论》的吸入──兼论西方小说艺术论在晚清的移植 | 关诗珮 | 期刊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第2期,20-35 | 2008 | |
吕思勉《小说丛话》与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转型 | 薛学财 | 期刊 | 中国图书评论,2017,第9期,44-51 | 2017 | |
吕思勉《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述评 | 张汉林 | 期刊 | 历史教学问题,2013,第1期,130-135 | 2013 | |
吕思勉《中国民族史》解读 | 李明奎 | 期刊 | 文山学院学报,2013,第4期,26-32 | 2013 | |
吕思勉 | 汤志钧 | 期刊 | 中国史研究动态,1980,第2期,16-33 | 1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