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作者 | 类型 | 出处 | 年份 | 查看 |
吕思勉的辨伪思想 | 何周 | 期刊 |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第6期,30-32 | 2011 | |
吕思勉的导读书目 | 何周 | 期刊 | 四川图书馆学报,2012,第2期,75-78 | 2012 | |
吕思勉的妇女观 | 丁波莉 | 期刊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第4期,83-88 | 2012 | |
吕思勉的国文教育思想 | 吴铃 | 期刊 | 文化与诗学,2017,第2期,126-136 | 2017 | |
吕思勉的考据学宗旨及原因 | 何周 | 期刊 |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第3期,81-84 | 2011 | |
吕思勉的历史叙事 | 本刊编辑部 | 期刊 | 躬耕,2016,第11期, | 2016 | |
吕思勉的社会史研究 | 黄伟 | 期刊 | 史学史研究,2008,第1期,40-47 | 2008 | |
吕思勉的史书体裁观及其实践 | 何家宽 | 期刊 | 史志学刊,2009,第6期,145-146 | 2009 | |
吕思勉的史书体例观 | 何周 | 期刊 | 史志学刊,2010,第12期,150-152 | 2010 | |
吕思勉的史学方法论 | 袁振堂,李慧 | 期刊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第1期, | 2011 | |
吕思勉的史学特色 | 张根华 | 期刊 | 历史教学问题,2003,第6期,20-24 | 2003 | |
吕思勉的文献辨伪实践 | 何周,张子侠 | 期刊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第5期,99-104 | 2011 | |
吕思勉的中国近代史书写 | 赵庆云 | 期刊 | 史学史研究,2016,第1期,21-25 | 2016 | |
吕思勉的宗族史研究及其史学意义 | 陈辉娟 | 期刊 | 克山师专学报,2004,第1期,55-58 | 2004 | |
吕思勉读书的经历与方法 | 李波 | 期刊 | 历史教学问题,2017,第6期,21-26,134 | 2017 | |
吕思勉对顾炎武史学的继承与发展 | 李波 | 期刊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第6期,31-38,149 | 2013 | |
吕思勉对康有为今文经说的继承与扬弃 | 李波 | 期刊 |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第4期,73-77 | 2014 | |
吕思勉对文化人类学的理解与运用 | 赵满海 | 期刊 | 史学理论研究,2018,第3期,18-22 | 2018 | |
吕思勉古书通例思想 | 何周 | 期刊 | 兰台世界,2011,第19期,76-77 | 2011 | |
吕思勉和吕著《秦汉史》 | 王子今 | 期刊 |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第1期,5-10 |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