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责任者 |
出处 |
年份 |
全文阅读 |
儿童的宇宙 |
瞿葆奎 |
儿童与社会,1948,(第4期):103-131. |
1948 |
全文阅读 |
遗传、环境、教育 |
瞿葆奎 |
中华教育界,1948,(第3期复刊):19-38. |
1948 |
全文阅读 |
儿童的情绪 |
瞿葆奎 |
新教育杂志,1949,(第9期):7-17. |
1949 |
全文阅读 |
如何在教育学领域中实现“百家争鸣” |
瞿葆奎 |
人民教育,1956,(第11期):62-64. |
1956 |
全文阅读 |
上海中学生物教师顾巧英的课堂教学——研究和总结上海中学生物教学先追经验报告之三 |
陆时万,瞿葆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6,(第3期):29-45. |
1956 |
全文阅读 |
上海中学生物教师顾巧英领导的少年米丘林动物小组的活动——研究和总结上海中学生物教学先进经验报告之五 |
瞿葆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6,(第4期):64-72. |
1956 |
全文阅读 |
上海中学生物学教师顾巧英的备课——研究和总结上海中学生物教学先进经验报告之二 |
瞿葆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6,(第1期):19-30. |
1956 |
全文阅读 |
关于教育学“中国化”问题 |
瞿葆奎 |
华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57,(第4期):26-39. |
1957 |
全文阅读 |
关于马克思“男女青少年和儿童的劳动”辨析 |
瞿葆奎,黄荣昌 |
教育研究,1979,(第1期):35-54. |
1979 |
全文阅读 |
教育政策与教育科学 |
瞿葆奎,钟启泉 |
教育研究,1980,(第5期):55-56.;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第6期):65-103. |
1980 |
全文阅读 |
就若干问题给临时总委员会代表的指示 4.男女青少年和儿童的劳动 |
卡·马克思著;瞿葆奎译 |
全球教育展望,1983,(第3期):1-4. |
1983 |
全文阅读 |
马克思与教育学——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
瞿葆奎,金一鸣 |
教育研究,1983,(第4期):21-25. |
1983 |
全文阅读 |
“道尔顿制”在中国 |
瞿葆奎,丁证霖 |
教育研究与实验,1985,(第2期):77-90. |
1985 |
全文阅读 |
“设计教学法”在中国 |
瞿葆奎 |
教育研究与实验,1985,(第3期):72-84. |
1985 |
全文阅读 |
罗伯特·欧文在新纳拉克对幼儿学校的十条指导原则 |
瞿葆奎,施良方,李一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5,(第4期):26. |
1985 |
全文阅读 |
“文纳特卡制”在中国 |
瞿葆奎,丁证霖 |
教育研究与实验,1986,(第1期):61-67. |
1986 |
全文阅读 |
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历史考察 |
瞿葆奎,喻立森 |
教育研究,1986,(第11期):37-43. |
1986 |
全文阅读 |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上) |
瞿葆奎,施良方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8,(第1期):9-24. |
1988 |
全文阅读 |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下) |
瞿葆奎,施良方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8,(第2期):27-41. |
1988 |
全文阅读 |
中国教育基本理论的新进展(节选) |
瞿葆奎,陈桂生,叶澜 |
中国教育基本理论的新进展(节选)[J].教育研究,1988,(第12期):18-26. |
1988 |
全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