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责任者 | 出处 | 年份 | 全文阅读 |
儿童的宇宙 | 瞿葆奎 | 儿童与社会,1948,(第4期):103-131. | 1948 | |
遗传、环境、教育 | 瞿葆奎 | 中华教育界,1948,(第3期复刊):19-38. | 1948 | |
儿童的情绪 | 瞿葆奎 | 新教育杂志,1949,(第9期):7-17. | 1949 | |
如何在教育学领域中实现“百家争鸣” | 瞿葆奎 | 人民教育,1956,(第11期):62-64. | 1956 | |
上海中学生物教师顾巧英的课堂教学——研究和总结上海中学生物教学先追经验报告之三 | 陆时万,瞿葆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6,(第3期):29-45. | 1956 | |
上海中学生物教师顾巧英领导的少年米丘林动物小组的活动——研究和总结上海中学生物教学先进经验报告之五 | 瞿葆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6,(第4期):64-72. | 1956 | |
上海中学生物学教师顾巧英的备课——研究和总结上海中学生物教学先进经验报告之二 | 瞿葆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6,(第1期):19-30. | 1956 | |
关于教育学“中国化”问题 | 瞿葆奎 | 华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57,(第4期):26-39. | 1957 | |
关于马克思“男女青少年和儿童的劳动”辨析 | 瞿葆奎,黄荣昌 | 教育研究,1979,(第1期):35-54. | 1979 | |
教育政策与教育科学 | 瞿葆奎,钟启泉 | 教育研究,1980,(第5期):55-56.;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第6期):65-103. | 1980 | |
就若干问题给临时总委员会代表的指示 4.男女青少年和儿童的劳动 | 卡·马克思著;瞿葆奎译 | 全球教育展望,1983,(第3期):1-4. | 1983 | |
马克思与教育学——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 瞿葆奎,金一鸣 | 教育研究,1983,(第4期):21-25. | 1983 | |
“道尔顿制”在中国 | 瞿葆奎,丁证霖 | 教育研究与实验,1985,(第2期):77-90. | 1985 | |
“设计教学法”在中国 | 瞿葆奎 | 教育研究与实验,1985,(第3期):72-84. | 1985 | |
罗伯特·欧文在新纳拉克对幼儿学校的十条指导原则 | 瞿葆奎,施良方,李一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5,(第4期):26. | 1985 | |
“文纳特卡制”在中国 | 瞿葆奎,丁证霖 | 教育研究与实验,1986,(第1期):61-67. | 1986 | |
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历史考察 | 瞿葆奎,喻立森 | 教育研究,1986,(第11期):37-43. | 1986 | |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上) | 瞿葆奎,施良方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8,(第1期):9-24. | 1988 | |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下) | 瞿葆奎,施良方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8,(第2期):27-41. | 1988 | |
中国教育基本理论的新进展(节选) | 瞿葆奎,陈桂生,叶澜 | 中国教育基本理论的新进展(节选)[J].教育研究,1988,(第12期):18-26. | 1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