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 |
责任者 |
出处 |
年份 |
全文阅读 |
| 三上义夫、赫师慎和史密斯——兼及本世纪初国外的中算史研究 |
张奠宙,王善平 |
中国科技史杂志,1993,(第4期):62-67 |
1993 |
全文阅读 |
| 三位早期的中国物理学博士 |
张奠宙 |
现代物理知识,1993,(第6期):30 |
1993 |
全文阅读 |
| 数学老人话沧桑:苏步青教授访谈录 |
张奠宙,张友余,喻纬 |
科学,1993,(第5期):51-54 |
1993 |
全文阅读 |
| 中国现代数学名人小传一束 |
张奠宙 |
李迪主编. 数学史研究文集 第5辑[M].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九章出版社, 1993.09:82. |
1993 |
全文阅读 |
| “卖韭菜”与形式化思维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1994,(第2期):42-42 |
1994 |
全文阅读 |
| “学问”和“学答”:高考“状元”谈起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1996,(第4期):42 |
1996 |
全文阅读 |
| 杨振宁谈华人科学家在世界上的学术地位 |
张奠宙 |
科学杂志,1996,(第3期):4-8;科技管理(人大复印),1996,(第8期):67-96 |
1996 |
全文阅读 |
| 庚子赔款和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 |
张奠宙 |
刘钝等编. 科史薪传 庆祝杜石然先生从事科学史研究四十周年学术论文集[M].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05:179. |
1997 |
全文阅读 |
|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将开展重要活动 |
张奠宙 |
国际学术动态,1997,(第12期):14 |
1997 |
全文阅读 |
| 石溪漫话:数学和物理的关系 |
张奠宙 |
科学(上海),1997,(第4期):7-9 |
1997 |
全文阅读 |
| 科学与杨振宁预测:今后十年中国人将获诺贝尔奖文化,1998,(第2期):8 |
张奠宙 |
科学与文化,1998,(第2期):8 |
1998 |
全文阅读 |
| 要重视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
张奠宙 |
国际学术动态,1998,(第8期):9-10. |
1998 |
全文阅读 |
| 发展学科教育,使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上 |
张奠宙 |
陆炳炎,王建磐主编. 素质教育:教育的理想与目标[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199. |
1998 |
全文阅读 |
| 数学科学百年回顾 |
张奠宙 |
科学杂志,1999,(第1期):40-46. |
1999 |
全文阅读 |
| 回归故乡 寄望南开——陈省身访谈录 |
张奠宙,王善平,倪明 |
高等数学研究,2000,(第3期):5-7,18;科学,2000,(第4期):34-36 |
2000 |
全文阅读 |
| 几何风范——陈省身 |
张奠宙 |
浙江省嘉兴市秀州中学百年校庆筹备委员会编;钟凡勇主编. 秀州人物 第1辑 院士[M]. |
2000 |
全文阅读 |
| 我所知道的熊晓东君 |
张奠宙 |
熊晓东著. 太阳从这里升起 一个教师的教育札记[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09:312. |
2000 |
全文阅读 |
| 关于神童--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与张奠宙教授的谈话 |
张奠宙 |
(美)杨振宁著;宁平治等主编. 杨振宁科教文选 论现代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06:195. |
2001 |
全文阅读 |
| 数学思维的魅力 |
张奠宙 |
科技文萃,2001,(第6期):121-123 |
2001 |
全文阅读 |
| 数学思维的威力和魅力 |
张奠宙 |
世界科学,2001,(第5期):10-11 |
2001 |
全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