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 |
责任者 |
出处 |
年份 |
全文阅读 |
| 中国数学教育拒绝实用主义——从徐光启、傅种孙到姜伯驹 |
张奠宙 |
教育科学研究,2014,(第12期):5-9;初中数学教与学,2015,(第5期) |
2015 |
全文阅读 |
| 也谈诺贝尔奖和基础教育的关系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5,(第11期):50,46 |
2015 |
全文阅读 |
| 蔡金法教授出任JRME主编后接受采访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6,(第4期):50 |
2016 |
全文阅读 |
| 范良火博士论文(英文版)在英国出版有感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6,(第5期):50 |
2016 |
全文阅读 |
| 记吴文俊先生关于数学教育的一次谈话 |
张奠宙 |
姜伯驹,李邦河,高小山,李文林主编. 吴文俊与中国数学[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08. |
2016 |
全文阅读 |
| 林福来先生来访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6,(第12期):50 |
2016 |
全文阅读 |
| 数学文化课程需要系统化的总体设计(上) |
张奠宙 |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6,(第1期):9-12,24 |
2016 |
全文阅读 |
| 数学文化课程需要系统化的总体设计(下) |
张奠宙 |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6,(第2期):8-11 |
2016 |
全文阅读 |
| 徐光启在数学上有功也有过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6,(第9期):50 |
2016 |
全文阅读 |
| 资中筠先生为何对“教学”的定义严加批评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6,(第7期):50 |
2016 |
全文阅读 |
| 从科学守恒到数学不变量——一种数学文化的视角 |
张奠宙 |
科学(上海),2004,(第2期):46-47;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2017,(第2期):53-54 |
2017 |
全文阅读 |
| 解放思想,也来说说数学核心素养 |
张奠宙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7,(第4期):2 |
2017 |
全文阅读 |
| 留在脑海里的是一幅生气勃勃的景象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7,(第2期):50 |
2017 |
全文阅读 |
| 数学归纳法与《道德经》 |
张奠宙 |
教师博览,2017,(第4期):61-62 |
2017 |
全文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