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责任者 | 出处 | 年份 | 全文阅读 |
数学教育的自信和自觉 | 张奠宙,赵小平 | 数学教学,2012,(第9期):50 | 2012 | |
数学学科内容知识需引起关注 | 张奠宙 | 现代教学,2012,(第6期):42 | 2012 | |
也说“圈养”和“散养” | 张奠宙,赵小平 | 数学教学,2012,(第12期):50 | 2012 | |
也谈中学里为什么要学微积分 | 张奠宙,赵小平 | 数学教学,2012,(第7期):50 | 2012 | |
也要向“教书匠”学习 | 张奠宙,赵小平 | 数学教学,2012,(第6期):50 | 2012 | |
一些小学数学内容的商榷与讨论——《小学教学》2011年10月号读后 | 张奠宙 |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2,(第1期):9-12 | 2012 | |
中国教育是不是有“美”的一面 | 张奠宙,赵小平 | 数学教学,2012,(第3期):50 | 2012 | |
珠算进入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参与经过 | 张奠宙 | 珠算与珠心算,2012,(第3期):33-35 | 2012 | |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回顾与展望 | 张奠宙 | 高中数学教与学,2013,(第5期);高中数学教与学(人大复印),2013,(第5期);中学数学月刊,2013,(第3期):1-3 | 2013 | |
阿士凯教授说:“不要学美国的数学教育”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3,(第10期):50,32 | 2013 | |
从“学号是不是数”说起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3,(第8期):50 | 2013 | |
从莫言谈语文教学想到数学教学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3,(第4期) | 2013 | |
弹指二十年,《导引》谱新篇:《数学教育研究导引(二)》导读 | 张奠宙,胡晋宾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3,(第8期):61-63 | 2013 | |
关于教师和“炒冷饭”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3,(第12期):50 | 2013 | |
关于面积、体积的严格定义——兼谈有些黑体字书写的语句并不重要 | 张奠宙 | 小学数学教师,2013,(第12期):1-4,50 | 2013 | |
关于数学教育的“1930现象”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3,(第11期):4-5,46 | 2013 | |
建国以后的数学教育成绩不容抹杀 | 张奠宙,赵小平 | 数学教学,2013,(第1期):F0004 | 2013 | |
揭示数学本质 提升“分数”教学 | 张奠宙,竺仕芬 | 小学数学教师,2013,(第7-8期):4-11 | 2013 | |
例析“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 | 张奠宙,唐彩斌 | 福建教育(小学版),2013,(第6期):42-44 | 2013 | |
熟能生巧:是精熟,不是烂熟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3,(第5期) |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