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责任者 | 出处 | 年份 | 全文阅读 |
深入浅出,平易近人——怎样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 | 张奠宙 |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4,(第9期):4-6 | 2014 | |
适合儿童年龄特征和避免数学差错 ——关于“找规律”及其他 | 张奠宙 |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4,(第3期):8-9 | 2014 | |
数学概念教学要融入中华文化,推陈出新——谈小学数学里“方程”概念的表述 | 张奠宙 |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4,(第11期):12-14 | 2014 | |
数学教育需要民族文化的滋润:从《PISA报告(2012)》说起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4,(第1期):50 | 2014 | |
数学要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以小学六年级“位置”一节为例 | 张奠宙 | 小学教学,2014,(第14期):107-109 | 2014 | |
我们也需要有教育自信_ | 张奠宙 | 小学数学教师,2014,(第1期):4-5;小学数学教与学(人大复印),2014,(第4期) | 2014 | |
小学数学需要与时俱进:从大数的读法说起 | 张奠宙 | 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版),2014,(第5期):27;小学教学(数学版),2014,(第1期):4-5 | 2014 | |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谈分数定义的修改 | 张奠宙 | 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版),2014,(第7期):22-25;小学教学(数学版),2014,(第5期):4-7 | 2014 | |
怎样定义圆的切线和曲线的切线?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4,(第5期):50 | 2014 | |
珠算是遗产,更是充满活力的数学传统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4,(第11期):50;珠算与珠心算,2014,(第1期):15 | 2015 | |
“微课”与“传授知识”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5,(第3期):50 | 2015 | |
“一课一练”出口英国的启示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5,(第4期):50 | 2015 | |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意见征询—访谈张奠宙先生 | 张奠宙 | 高中数学教与学(人大复印),2015,(第11期) | 2015 | |
奥数三问 | 张奠宙 | 教师博览,2015,(第12期):6 | 2015 | |
从经验感知到超经验的感悟——超经验数学教学研究之二 | 司擎天,邢成云,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5,(第9期):53,1-2,36 | 2015 | |
从烹饪学想到学科教育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5,(第6期):50 | 2015 | |
多多注意数学本质的揭示:剖析“用温度计引入负数”的优缺点 | 张奠宙 |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5,(第1期):4-6 | 2015 | |
多一点数学文化的考题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2015,(第9期):50 | 2015 | |
返璞归真正本清源:“比”不能等同于除法 | 张奠宙 | 教学月刊(小学版 数学),2015,(第3期):4-8,1 | 2015 | |
访谈录:究竟什么是方程?:析“含有字母的等式叫方程”之误 | 邹佳晨,张奠宙,汪晓勤,李旭辉 | 数学教学,2015,(第1期):1-4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