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时间:7:30-24:00 访问量:1000 vpn:170.18.10.26

文化展览:造物与表达

发布者:曾媛圆发布时间:2024-05-29浏览次数:72

前言 


     造物指创造万物,也指创造万物的神力。 

     造物既是对有价值劳动之本身的肯定,是对劳动者的智慧和想象力得以转化的褒奖,也是芸芸众生对一切未知的、神秘的、不确定领域的实验、探索与创造。

      从这个意义上,造物、创造、劳动、艺术就有了内在的通感:触摸并创造不可能。

     2021年,响应学校体美劳教育推进工作委员会的号召,美术学院当代漆艺术教学团队承担了学校教务处的劳动教育精品课程《脱胎漆器制作》,历经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疫情结束后的线下实践、传统技艺的挖掘与再现、新生代群体对漆艺形态的创新,在探索中不断选代,逐步形成漆艺术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也逐步领会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也进步理解了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023年,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定位,围绕“育人、文明、发展”三大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双创”为导向,探索构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此背景下,美术学院当代漆艺术教学团队结合自身优势,再次承担学校教务处的劳动教育精品课程《中国屏风制作》。

      2019年美术学院结合自身优势,成立了“中国当代漆艺术中心”,2020年正式招收“艺术与综合材料方向”研究生,2020年承担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漆艺人才培养,2020年《漆艺》课程获批上海市重点课程,2022年承担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材料的跨界研究与创新人才培养》,2022年承担“漆艺术与综合材料虚拟教研室”建设、“漆艺术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2023年《漆艺》获批上海市一流课程建设等。 华东师范大学的漆艺术教学始自2003年,持续实践20余年,先后有尹呈忠、张晓凌、王凯、毕鸣雯、韦天瑜、沈也、马俊营、陈东杰、曹丽平、吕旗彰、吴晓宁、陆煜玮等教师从事漆艺术创作与教学。截至目前,美术学院分别开设了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劳动教育与美育课等漆艺术系列课程,学生作品以平面、立体、空间等多种形态表达。 此次举办的“造物与表达:华东师范大学劳动教育精品课程《脱胎漆器制作》与《中国屏风制作》2024年学生成果汇报展”,是参与课程的师生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漆文化的主动寻根,是对历代贤者所创造的璀璨漆艺珍品的虔诚问道,也是对新时代民族文化自信的具体践行。 课程尚处于迭代之中、学生的成果略显青涩。 “稚气的未完成状态”是否会孕育出新的生机? “造物与表达”是一种态度,也是当代人的信念。在课程中,师生们不仅仅为了学分和绩点而实践,也并非仅仅为了体魄而劳动:在实践中,师生们深陷中国传统漆文化之魔力,沉醉于劳动创造的兴奋与紧张:在创造中,师生们践行漆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雕刻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一抹印痕。 面对未知, 我们期待 造物 表达。 


 美术学院 马俊营

 2024年5月14日

展览时间:2024.5.17—2024.5.31

展览地点: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二楼展厅

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体美劳教育工作推进委员会

          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承办: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

          华东师范大学漆艺术与综合材料虚拟教研室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跨媒体综合实验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