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第一课堂,注重理论学习以及实践探索两大层面,联结了知识建构与生活世界,围绕江南文化的整体性知识与技能,以知行合一的方式提升学生人文艺术修养,达到道德与精神层面的完善。
2019年3月开设了第一期,包含书法、昆曲、诗词格律、茶艺共计4门短期课程,每门约12-16节课时,邀请了相关领域知名度较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前来讲授。该通识课堂有两大特点:首先,强调“知行合一”。其次,面向在校师生的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是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技能。
诗词格律课现场 | 茶艺课现场 |
昆曲曲唱课现场 | 书法课示范如何正确地拿笔 |
中国传统诗词离不开格律,格律不仅仅是诗词创作需要遵守的法则,同时也是诗词审美的重要组成方式。本课堂将介绍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以经典诗词为实例,逐一讲授格律的具体内容,并引导听讲者进行诗词创作。希望通过课堂的学习,听讲者能辨明格律,鉴赏诗词的修养和能力得以提高,能从格律的角度体会和欣赏诗词之美。
主讲人简介:赵庸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治学音韵学,研究古音和诗词格律研究十数年,和学生讲授相关知识多年,愿下一位分享者就是你。
内容安排:
第一课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
一.语音学和音韵学基础知识
二.格律的基本概念
第二课诗律(五言)
一.格律推导
二.律诗举例
第三课诗律(七言)
一.格律推导
二.律诗举例
第四课对仗
一.对仗的种类
二.对仗的常规
三.对仗的讲究
第五课词律
一.词的种类
二.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
三.词谱
第六课古体诗
一.古体诗的韵
二.柏梁体
本课堂旨在将茶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进行结合,以理论与体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用六次课的时间,带你走入博大精深又趣味无穷的中国茶世界。本课堂以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为总体教学目标,设置了四部分内容:中国茶历史、经典茶书导读、茶艺技能实践、茶美学理论。既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中国茶的发展历史,掌握中国茶的冲泡技能,又可以初步了解中国茶在海外的演变流变。在此基础上,进行经典茶书的导读和茶道美学的理论的讲解,了解茶在中国文化精英生活中的存在方式以及它对文人精神世界的塑造和影响。
主讲人简介 :张海岚华东师大民俗学研究所博士。研究方向,物质文化,经济民俗,茶文化。国家高级茶艺师,澎湃茶文化专栏作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4小时阅读空间运营负责人。2016年创办虚室生白茶文化研修社,2017年创办無亦無人文茶饮品牌。在全国高校首创廿四节气茶会,探索将节俗文化、茶文化、非遗文化、阅读文化融合的高校美育范式。目前已经在上海4大高校和数个社区举办了上百场茶会。
内容安排:
第一课
一、了解中国古代茶叶发展历史
二、简要介绍唐代《茶经》内容、概况
三、唐代烹茶艺器具识别、体验
第二课
一、了解六大茶类基础知识
二、简要介绍宋代《大观茶论》内容、概况
三、宋代点茶艺器具识别、体验
四、日本抹茶道介绍、体验
第三课
一、介绍绿茶、白茶、黄茶基础知识
二、简要介绍明代《茶谱》
三、明代瀹茶艺器皿识别、体验
四、日本煎茶艺介绍、茶席布置
第四课
一、介绍乌龙茶、红茶基础知识
二、简要介绍清代《续茶经》
三、潮汕功夫茶器皿识别、体验
四、英式下午茶(红茶)礼仪
第五课
一、介绍黑茶、普洱茶基础知识
二、紫砂器皿的鉴赏与冲泡
三、茶席布置美学与实践
四、茶席插花基础介绍
第六课
一、历代茶图欣赏
二、历代茶诗诵读
三、茶席布置、茶会实践
课堂内容围绕最基本书法理论,以最简单的实践经验直击书法内核。能满足真正的书法爱好者之刚需,学生在认真修完整门课后,即能初步掌握理论知识和书写技巧。
主讲人简介 :朱国平江苏溧阳人,博士在读,国家二级美术师(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11年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由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宣传部选送到北京大学参加文化艺术培训, 2012年寓居上海,2013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师从著名学者、美术史论家、国画家阮荣春教授。2016年获中国画专业艺术硕士学位。先后被评为溧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首批六个一批人才、常州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江苏省五个一批人才、中国书坛百强榜十佳作者、中国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现为上海书画院特聘画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书法主讲教师。书法作品分别获第一、二、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艺术奖、佳作奖,入展第八、十、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已20余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展览。2008、2010、2012年连续获第八、九、十届 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金奖。书画作品被全国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学术论文散见于《中国美术研究》、《美术大观》、《画院》等美术专业期刊。举办《海上扬帆——朱国平书法展》出版《朱国平书法作品集》。
内容安排:
第一课:文字演变史
一、了解书体演变
二、认识正草隶篆各书体的体貌特征
第二、三课:书写是运动,平衡是关键
一、挥运练习
二、认识用笔
三、基本笔画用笔
第四、五课:临帖训练与巩固
一、选帖
二、对临(看、思、写、记、用)
三、对临与背临的关系与作用
四、少字简单创作练习(习作)
五、拍摄制作增美提升内动力
第六、七课:通临与多字习作
一.通临的意义
二.多字习作
三.每人形成少字多字作品各一幅
第八课:小结
一、参加此课程之所得
二、收集作品与每人小结形成微信推送(可作两期)
教学内容:拍授套曲、散曲;曲唱理论讲解,以传统曲唱的实践感受带动理论的探讨。通过教学,学生初步掌握昆曲曲唱的腔格、口法,了解曲牌、套数、宫调等格律结构。
教学方式:讲授、拍曲、赏析。
参考书目:《粟庐曲谱》、《振飞曲谱》、《集成曲谱》、《韵学骊珠》、《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译注》、《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
主讲人简介:钱保纲任教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现为: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委员;上海东元金石书画院研究员;上海炎黄书画院画家;1993年参加上海昆曲研习社。师从倪传钺老师及上海昆曲研习社各位前辈曲家。现为上海昆曲研习社常务副社长;受聘主讲:复旦大学博物馆系中国书画课程;上海书法家协会研究生课程;华东师范大学昆曲清唱与研究课程等。
内容安排:
第一课:
昆曲历史概述;
剧曲家门介绍;
经典折子表演赏析;
拍授:小令(宋词)
第二课:
昆曲使用的中州音韵;
气息与发声方法简介;
拍授:散曲小令(元曲)
第三课:
南北曲简介;
识读工尺谱一;
字音基础一(字调);
拍曲:《惊变·粉蝶儿》
第四课:
识读工尺谱二;
字音基础二(韵部)
拍曲《琴挑·懒画眉》一
第五课:
识读工尺谱三;
字音基础三(五音四呼);
拍曲《琴挑•懒画眉》二
第六课:
板位与步节;
相同曲牌的比较;
拍曲《赏荷•懒画眉》
第七课:
腔格分类;
阔口(老生或净)曲子;
拍曲《弹词•一枝花》
第八课:
套数与宫调;
曲家录音赏析;
拍曲《认子•逍遥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