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地址:http://gj.ersjk.com/,IP范围内直接登录访问,分别点击“古今图书集成”“永乐大典”“明清实录”图标即可进入该数据库。
中国基本古籍库所收历代典籍及所附重要版本,均经严格筛选,但是限于篇幅,未收录千卷以上大书,此次推出扩充版,添加属于基本古籍范畴的大书。
古今图书集成
数字古今图书集成是以数字技术再造《古今图书集成》的大型全文检索版数字丛书。
《古今图书集成》是清代官修类书,原名古今图书汇编。清康熙四十五年陈梦雷主纂、雍正四年蒋廷锡重辑。总1万卷,分6编32典6,117部。所采历代典籍6千余种,或全书录入,或十取八九,网罗宏富,贯穿古今,与明修永乐大典并称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双璧。其版本有四:一是雍正四年铜活字本,为首刊之母本,最称精善。然现存各有残缺,皆非完帙。二是光绪十年图书集成印书馆本,校勘不精,讹脱颇多。三是光绪十六年上海同文书局本,印数稀少,世间罕见。四是民国十五年上海中华书局本,依铜活字本缩小影印,迄今通行,然併九页为一页,殊失原貌。
数字古今图书集成汇聚国内各藏所之雍正四年铜活字本,删重补缺,达成空前完善之本。采用爱如生独有之数字再造技术制作,还原式页面,左图右文逐页对照,眉批、夹注、图表、标记等无障碍录入和非嵌入式显示;毫秒级全文检索,可编辑、下载。
明实录
明实录是汇辑《明实录》的大型全文检索版数字丛书。
实录作为中国历代官修的编年体史料长编,由于保存大量的原始资料,而具有无可替代的学术价值。最早见于南朝梁周兴嗣所撰《梁皇帝实录》,自唐以后,每一帝崩,继嗣者必勅史臣撰修其实录,沿为定制。至清末光绪朝,历代所修实录已达116部。惜乎绝大多数均已亡佚,完整保存至今者仅明清二代实录。
明实录所收《明实录》,包括明代官修的太祖至熹宗的十三朝实录,以及后人补辑的崇祯朝实录,凡14种2,923卷,皆据善本,采用爱如生独有之数字再造技术制作,还原式页面,左图右文逐页对照,眉批、夹注、图表、标记等无障碍录入和非嵌入式显示;毫秒级全文检索,可编辑、下载。
清实录
清实录是汇辑《清实录》的大型全文检索版数字丛书。
清实录作为中国历代官修的编年体史料长编,由于保存大量的原始资料,而具有无可替代的学术价值。最早见于南朝梁周兴嗣所撰《梁皇帝实录》,自唐以后,每一帝崩,继嗣者必勅史臣撰修其实录,沿为定制。至清末光绪朝,历代所修实录已达116部。惜乎绝大多数均已亡佚,完整保存至今者仅明清二代实录。
清实录所收《清实录》,包括清代官修的满洲实录和太祖至德宗的十一朝实录,以及后世补纂的宣统政纪,凡13种4,433卷,皆据善本,采用爱如生独有之数字再造技术制作,还原式页面,左图右文逐页对照,眉批、夹注、图表、标记等无障碍录入和非嵌入式显示;毫秒级全文检索,可编辑、下载。
永乐大典
数字永乐大典是汇辑残存《永乐大典》的大型全文检索版数字丛书。
《永乐大典》乃明代永乐年间官修巨型类书,凡22,877卷。所采录明以前历代典籍近8,000种,内容综括百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但其修成后并未刊刻,原稿本毁于明正统中南京文渊阁大火,原写本毁于明万暦中两宫三殿大火;唯一的重钞本历经劫难,最后亡于清光绪庚子年八国联军之役。现存于世者仅800余卷,尚不及原书4%,且又分藏于大陆、台湾和英、美、日、德、韩、越诸国。宝典破碎,华章飘零,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永久之痛。
数字永乐大典收录世界各地目前已发现的《永乐大典》共814卷,比已经出版的各类《永乐大典》辑印品都更多更全。同时,每卷皆制成全文数据,保留原有断句,还原式页面,左图右文逐页对照,颇便阅读。所附彩色影像,朱墨粲然,如见原书。由于配备了全文检索系统和学者工作平台,实现了从检索校读到编辑打印的一体化电子作业,用户可彻底充分地发掘利用其中蕴含的丰富信息,故虽残膏剩馥,亦足沾溉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