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享内容简介
《庖丁解牛》的寓言中,庖丁在道与技之间游走,在技的层面上炉火纯青,在道的层面达到高度的自我受用。AI通过训练在技术上或可战胜庖丁,但在道上却无从入手。只有经历人间世的艰辛和创痛,经历人道之患和天道之患的两难,才有探寻生存真理、追求上升之路的求道渴望。作为社会小人物的庖丁都能通过解牛而展开其求道旅程,但即使是最发达的AI也缺失这种渴望。AI可以通过过往的信息,生成一种对庖丁解牛寓言的解释,但它自己却不能从这种解释中获得生命之享用。
二、分享者简介
陈赟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副院长。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22)、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2016)、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入选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星斗计划·名家组(2022)。出版专著《回归真实的存在:王船山哲学的阐释》《中庸的思想》《周礼与“家天下”的王制:以〈殷周制度论〉为中心》等10余部,其中《文明论的历史哲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有学术论文200多篇在海内外发表。
三、讲座时间
2025年5月7日(周三)下午13:30
四、讲座地点
闵行校区图书馆主楼5楼大会议室
五、主办方
校图书馆
陈赟教授著作一览:
01
《文明论的历史哲学》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
【丛编项】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2022.
索书号:K01/C414 2023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世界历史中的民族更替、大国兴衰与文明升降等时代主题为背景,在古今中西之争的视野下,阐发并建构文明论的历史哲学,以回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者对西方近代以来的“普遍历史”理念进行解构,揭示其构造“普遍性”的方式,指出西方近代历史哲学的文明论背景。通过儒家思想中的天经—地义—人情的思想传统,重建历史普遍性;以“天下归仁”统摄西方以自由为理念的历史进程论,以历史生生论克服历史终结论和历史虚无主义,以终极无为的演化论转化西方近代的目的论与末世论历史思辨,以多元一体的共生意识替代文明冲突理论。对于世界历史秩序及其未来,本书提供了不同于西方文明的视野与思路,在世俗文化时代,它提出一种在历史内部把握历史意义建立历史性生存的开放历史观,这是一种与历史终结论截然不同的“历史生生论”。
02
《天人不相胜:
庄子内篇的文本、结构与思想》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2024,
索书号:B223.55/C414T 2024
内容简介:
《庄子》三十三篇,借寓言见意,文章瑰丽无比,文笔纵横跌宕,肆意汪洋,要捕捉庄子之意甚难。一般以为内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最为纯正。《天人不相胜——庄子内篇的文本、结构与思想》,是作者长期研读、教学《庄子》的总结之作,洵为研读《庄子》的踏实导引。本书体例正如副标题“庄子内篇的文本、结构与思想”所示,每篇基本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题解,总括该篇大意,提示要注意的问题;其次按《庄子》行文脉络分章,章解句释,甄别故训;尤为重要的是,作者将内七篇视为网状的意义结构,力图疏通其思想脉络,并在一定程度上敞开内在于《庄子》的精神世界。
03
《〈庄子·应帝王〉
与引导性的政治哲学》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2023,
内容简介:
该书是对《庄子·应帝王》的系统化与理论化阐释。《应帝王》是庄子内篇的最后一篇,集中展现了《庄子》的“外王”构思:这种构思本质上是一种以人无弃人、物无弃物为特征的引导性秩序,其核心是守护人的性命之情和生活世界,区别于支配性秩序,后者总是将生活秩序转换为政治秩序和统治秩序。《应帝王》运思的背景是三代以上“治出于一”帝王政教典范的终结及其向三代以下“治出于二”秩序格局的转化;回应这种文明格局的转型,《应帝王》一方面直面原初秩序经验,另一方面透入现实政治社会失序的根源,提出了在文明担纲者转换之后的“明王之治”的系列问题。该书对《应帝王》的理论意蕴进行了深入发掘。
04
《周礼与“家天下”的王制:
以〈殷周制度论〉为中心》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索书号:D691.2/C4361 2019
内容简介:
王国维自视其《殷周制度论》为“经史二学的大文字”,但其“藏经学于史学”的进路一再被遮蔽。本书由史而经,由观堂先生而上及历代诸儒,对西周王制要素的继统法、封建、禘礼,尤其是宗法等,进行了翔实而具有系统的阐发,试图在规模、广度与深度上呈现西周王制的基本架构、制度基础、精神原则、理念根基。
本书的特色在于:基于经史之学的进路,立足于儒家思想的大视野,对西周王制作了别开生面但又根植于经典的诠释,尤其是对继统法、宗法等进行了集大成性的研究,为《殷周制度论》与三代王制的理解,提供了新的可能进路,也为中国思想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恢弘的视野。
05
《中庸的思想》
出版社: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丛编项】
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第十一辑.
索书号:K01/C414 2023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上下通达这一角度考察《中庸》的思想,体现了独特的视域。一般认为,相对于基督教背景下的两个世界,中国的思维似乎侧重于打通二者的界域。上下之间、天地之际的沟通何以可能、如何实现?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作者从中庸的分析入手,提供了一种富有新意的解释框架 。
06
《回归真实的存在:
王船山哲学的阐释》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B249.25/C4369C
内容简介:
王船山是明清之际最具理论深度的思想家,他的哲学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成就。围绕关于真实存在的探索,本书对船山哲学作了颇为独到的诠释。作者从古典哲学的历史衍化以及传统形而上学批判入手,考察了船山哲学所实现的视域转换;由此,进一步从天道、人道等方面,探讨了船山对中国哲学所作的理论推进。
作者对以往研究中所忽视的问题,如有无与隐显的差异、谓之与之谓之辨、理一分殊与万法归一所代表的不同趋向、同天法道与继天继道所展现的天人关系的不同类型、船山哲学中的时间性与世界性问题,等等,作了颇具新意且有一定深度的论述。同时,本书还对中国哲学中的诸多问题,作出了不同于前人的解释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