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刻于甲骨,到书于竹帛,从印于纸张,到如今的储存于“不可限量”的电子设备之中,记载文字的载体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经从笨重走向简便,从实体走向虚拟。人们迎来了电子书与纸质书分庭抗礼的时代,这给当下阅读环境带来的是巨大挑战,还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5月22号阳光明媚的下午,图书馆胡晓明馆长携手张静波常务副馆长于图书馆主楼五楼会议室围绕“新媒体网络时代电子书的新机遇、新挑战”与22名由学生、青年教师、副教授等组成的读者团体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期间胡馆长分析了当下的阅读环境,同时针对电子书的使用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可以说这是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胡馆长说,“当下电子书越来越普及,它既给如今的阅读环境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关于电子书给读者带来了机遇这一点,胡馆长指出电子书让读者可以携带一个移动图书馆,随时的查取资料,并且幽默地称电子书让读者成了秘籍在身的“独行僧”、任性地获取知识的“采花贼”以及穿梭于世界各个图书馆的“伏地魔”。这三个鲜活的比喻,让与会的同学在欢乐中领会了电子书给读者带来的巨大方便之处。
而对于相应的挑战,胡馆长主要提出了电子书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不良的后果:首先会影响视力,其次,使读者养成阅读碎片化、平浅化、功利化的习惯,再者,电子书让“万物的神韵都消失了”。
故而重新回到纸质书中去是胡馆长一再强调的一件事情。“读纸质书的人成了文化遗民”,胡馆长在谈及这一现象时感叹纸质书的阅读环境日薄西山,能持着“沉潜往复,从容含玩”的心态去阅读纸质书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但是胡馆长依然乐观地指出纸质书不会被电子书取代,因为纸质书能给读者带来不可替代的视觉与触觉享受,由此散发出的独特气场吸引着爱书之人。
在胡馆长启发性的发言之后,参与此次啡常时光的读者也纷纷畅谈自己想法,有读者分享了自己搜集的各种数据库以及使用技巧。也有读者分享了购买纸质书的好去处。
在交流期间,有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理科同学表达了自己在使用电子数据库查阅古典文献的困难之处。面对这些问题,张馆长耐心地做了解答:一是图书馆会定期举办电子资源使用指南的讲座,错过的同学可以申请图书馆再次举办。二是学校的电子数据库也一直在更新,相关的变化也会及时地通知读者。同时张馆长对电子数据库购买过程也做了详细的解读,并且征询了到场读者相关的购买意见。
交流会的最后,胡馆长做了简要的总结:整体上要保持着乘风破浪的态度,迎接新技术时代的挑战,但拒绝随波逐流,被技术牵着走。要有区分的智慧:“中学为体”,心灵的阅读以纸质书为主;“西学为用”,功利的阅读多利用电子书及电子资源。
此外,本次交流会亦是图书馆“书香嘉年华”活动的闭幕式。张馆长的闭幕辞中,对积极参与本次活动的全校师生以及在幕后辛勤付出的所有员工、以及校园参与的广大师生,表示感谢。她还做了一个小小的测试:如果一种书只能买一本,买电子书学是纸质书?大家几乎都主张买纸质书!这已经表明:“图书馆不仅仅是一个用来利用的地方,还是一个使学生身心愉悦、精神生命得到慢慢享受的场所。”
文字:栗燕波 图片:江颖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