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1 月 7 日上午 9 点,由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主办的华东师范大学手稿馆启动仪式暨 “ 积健为雄 —— 华东师范大学学人手稿文献展 ” 正式开幕。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雷启立,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新碗,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胡晓明,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陈子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方笑一等人出席了开幕式,并为手稿馆的启动揭开帷幕。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雷启立指出,手稿是人们有意识地主要运用笔和纸书写的一种文本形式。通过这类工具和载体完成的书写行为长期主导了人类的文字、符号及其思想的表达方式,是人类文明创造过程中重要的记录形式之一,它所具有的文献史料价值不言而喻。抢救学者的手稿是一项具有功德性质的工作,理应抓紧落实。手稿又是沟通过去与未来传播学校文脉精神的重要载体,图书馆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独特的气场。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利用最为频繁的学习场所,应该具有学术的前沿性、前卫性,在做好服务与科研保障的同时,要利用一切机会守正创新,加强学生素质的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胡晓明讲述了图书馆员工与捐赠者的感人故事,指出图书馆就像是一盏灯,让这些已经过世的手稿的作者能够在黑夜当中找到回家的路。胡晓明馆长指出图书馆有三个场。第一是气场,图书馆强大的书香气场是吸引众多学者愿意把他们手稿捐赠给图书馆的很重要的原因。第二是磁场,华东师范大学是一所极具情怀的高校,有着众多的著名教授,一定会形成一种强大的磁场,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家属与家属之间都会形成一种互相的捐赠网络,这样的磁场是其他学校可能不具备的。第三是擅场,基层员工有着强大的擅长,我们的员工有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这样才使我们的收集能够成立。
雷启立
胡晓明
李新碗
方笑一
本次展览主要分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诗稿:心声传唱
诗歌是最真挚的情感流露,诗歌以优美的文字和声律传达了诗人的心扉。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近代新诗的写作,心声心语吟唱至今。丽娃河曾孕育了一批中国诗人,他们以细腻的情感、巧妙的意象、富赡的才思,在夏雨岛上唱出一个时代的风华。
第二部分 书信:尺素留痕
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中最常见的书面交流方式。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书信礼仪中的尊称、换行等要素都发生了改变,但是信中的情谊仍然不变。彼此或是通告消息,或是探讨学术,或是交流情感,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静静地躺在方寸大小的笺纸之上,为书信的往还双方留下了永恒的回忆。
第三部分 文稿:妙笔生花
一篇文章往往伴随作者的多次修改,点画涂抹、倒置插入、整段删除,不厌其烦,展现了作者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心路历程。作者的字迹随着思想的延伸,最终一泻千里,倾倒在稿纸之上,笔落而惊风雨,下笔如有神助,曲尽文辞和思想之妙。
第四部分 日记笔记:人生足迹
日记作为一种以事系日的非公共性记载,是后人从隐秘角度一窥当时情形的重要途径。而笔记则记录了个人工作与学习的要点,现身为会议记录、灵感随录、听课记录、读书札记等形式,这些片段性的专题记录或者灵光性思考的要点标记,都表现出类似日记的功能,在手稿作者的人生旅途中留下了点点足迹。
• 论著:皇皇巨作
一篇文稿若一块建筑基石,论著手稿则是这些基石最终建设起来的巍巍大厦。经过千锤百炼和殚心竭虑,作者终于收获了具有客观性和理论性的思想之果。书稿、讲稿、译稿都让这些皇皇巨作的累土之功历历可辨。
在现代信息社会,传统的书写活动已经日趋减少,计算机和手机的普及使用仍然在不断加剧手稿的生态危机。妥善保存现有手稿,抢救濒临湮灭的珍稀手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希望此次展览,能激发诸君关注手稿、保护手稿、捐赠手稿的宝贵热情。手稿资源的建设,期待您的大力协助!手稿捐赠相关事宜,请联系: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图书馆五楼特藏与数字化部;联系人:陈枝清,021-62233383,zqchen@library.e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