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江南文化是海派文化的底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因为其自然山水优美、经济文化发达而著称。江南更是人才辈出,尤以好古博学、才情丰富的文人见长。江南文人不仅读书、藏书,而且于读书之外长于诗文、书画的创作与品鉴。江南绘画历史上名家辈出,《世说新语》里屡屡提及的东晋大画家顾恺之,隋唐时代的张璪、王墨,五代南唐画院的董源、巨然,两宋之际长期居住在镇江的米芾、米友仁父子,南宋临安的院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元代隐逸湖州的画家钱选、赵孟頫以及徜徉于太湖、吴淞江畔的元四大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明清时期,几乎所有的地域画派都来自江南地区内部,诸如吴门画派、浙派、松江画派、娄东画派、金陵画派、京江画派等,新安画派和扬州画派也不出大江南的范围。江南画家多为文人雅士,人文渊薮,追求隐逸,与江南自然相栖居。由于富于诗书,饱游饫看,文人笔下的绘画大多具有书卷气息和笔墨情趣。文人画中的笔墨不仅是高超的造型技巧,也是画家内心情感的流露书写。融技道于一体的笔墨可说是江南绘画最重要特征。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开展“国学工作坊”系列活动,以展览、讲座、游学、临摹体验等多种方式引导读者感受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文化江南”是“国学工作坊”在华东师范大学文化建设会员会支持下的一个三年专题项目,从生活、思想、艺术等多个角度展现江南文化的无尽魅力。
本次展览特别邀请了上海地区老中青三代十五位中国画家参展,这里不仅有华东师大本校的国画教师和优秀校友,也有中国美术学院、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工艺美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书画院、上海博物馆等院校机构的知名教授和画家。展览以山水、花鸟、人物三个画科为板块,展现今日中国画家对江南自然和人文的感受,对笔墨传统的继承和开拓。华东师范大学是承接江南传统文化学术的重要高校,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也继承了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圣约翰大学等高校的丰富古籍。书香与心画在此相遇、相识,或许能成为江南文化的又一段佳话!
策展人:汪涤、刘艳
策展助理:段敏、刘娜、包若冰
平面设计:陈雪瑶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协办单位:芊荷艺术空间、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展出日期:2018年6月25日至7月15日
展出地点:普陀校区图书馆二楼展厅
1. 造化心源:山水画
山水画初时为人物之背景,渐次独立成山水之一体。魏晋时期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等画论对画山水树石之法描绘详尽。其中多有论及山间四时变化、晴雨时节的不同景状,提出画山水需遍览群山,饱游饫看,而后能立万象于胸怀。然山水一道至唐乃大成。张彦远谓唐以前山水,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树。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
董其昌谓画有南北二宗,分于唐时。北宗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着色山水为代表,赵伯驹、马远、夏圭等皆出于此。北宗以王维笔意纵横的渲淡山水为始,称其参乎造化者。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米芾父子、元四家等皆由此流传。直清代四王合二为一,自出生机。石涛亦提出“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此后画者皆以此为追求。
本次展览邀请海上名家以笔墨写江南山水、园林景致。画作描绘江南四时之景,另有品茗泛舟,畅游于山水之间的文人情怀,蕴含画家对于江南浓郁的情感以及此地独特的人文底蕴。
2. 天工清新:花鸟画
花鸟作为绘画题材早已有之,独立成科却相对较晚。五代时期,花鸟画已可与山水画、人物画相媲,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宋朝是花鸟画臻于成熟并形成高峰的时期,花鸟画的不同派别也隐约显现。当时画坛以“勾勒填彩”的工笔画为主流,受翰林图画院推崇;“逸笔草草”的写意画风则于民间逐渐发展,受到文人的青睐;“不见墨迹,以色染成”的没骨画业已萌芽。元代“书画同源”的主张与明清“诗、书、画、印”的融合不断扩展花鸟画的内涵与意境。生宣,毛笔等绘画材料的革新为写意画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基础。
江南地区经济富庶,绘画市场繁荣,花鸟画因具有民俗趣味且绘制快捷而发展壮大,清中叶以后“扬州画派”、“海上画派”均以花鸟画为。近代中国画的创新也从海派大师赵之谦、吴昌硕一路金石写意花鸟画开始,陈师曾、齐白石、潘天寿等深受影响。
3. 写真传神:人物画
人物画初始多为人伦、政教服务,或为建筑之装饰,“麒麟阁功臣图” 、“云台二十八将”便是如此。皇帝征召画工为其服务,记录重要事件或帝后形貌、宫廷生活等,是山水、花鸟兴起前首要的画科。
汉以来人物画皆以“形”论,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的观点,注重对人物外形的刻画,认为“传神写照,皆在阿睹之中”,通过“形似”达到“神似”。其后画者皆以此为准,追求笔墨之外又重法度,“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皆是如此。
佛教画传入中原后,道释人物成为人物画一重要部分。宋朝以供礼拜之诸尊图像渐废,而代以赏玩之道释人物,其风尚助长人物水墨画,遂致文士禅僧墨戏兴起,以梁楷《泼墨仙人图》为写意人物画代表。明清以来,佛教渐衰,风俗人物画兴盛,以仇英为代表。写意人物画主要表现文人士大夫和仕女生活,融入山水、花鸟的笔墨韵味。二十世纪中国画提倡写实、写生,人物画最能体现写实性,能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而再次繁荣,重回中国画首要画科地位。
艺术家简历:
郑文
女, 1968年生于上海。199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钱保纲
1973年生于上海。1996年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学士学位。2003年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中国画专业硕士学位。2003至今任教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委员、上海东元金石书画院研究员。
邵仄炯
1975生于上海,1998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为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编审,《书与画》杂志副主编。现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市青年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
钱轶士
1977年生,上海市人。字轶水,号轶园轶士。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专科学校绘画专业。现为上海博物馆馆员,上海文物博物馆学会会员,上海博物馆古书画人工临摹组组长。
谢兴涛
1983年出生于山东聊城。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后师从汤哲明先生研习中国画及绘画史。中国文物学会会员,山东青年美协理事,现居上海。
汪凯民
1946年生,1966年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绘画专业毕业。 1973年起任教上海工艺美术学校,1982年进修于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学校高级讲师、教务长。1994-2005年兼任新加坡教育部华文在职教师艺术进修课程,讲授中国绘画、书法。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工艺美术学校退休,常住上海。
薛俊华
1974年生,1994年毕业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1998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2002年结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课程班,2007年结业于上海中国画院高研班。现为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青年艺术家沙龙成员,上大美院水墨缘工作室成员。
刘永晖
1987年生於福建。201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同年就职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苏州学前教育分院。2017年冬季学期参加上海美术学院与明斯特美术学院交换生计划,赴德国交流学习。现为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
包若冰
女,1993年生,2011-2015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本科,2015-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硕士,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林凡
女,1946年生,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1966 年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工艺绘画专业毕业。1973年起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任教。1982-1983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文化部高级研修班。1984年广州美术学院研修班。上海工艺美术学校高级讲师。2006年上海工艺美术学校退休,现常住上海。
陈心懋
字克勣,上海人,祖籍湖北。先后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87年获硕士学位。同年,任教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2002年被聘为教授。
白璎
1970年生于上海,浙江镇海人。1990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附中,1994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年留校任教。2002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向世奎
1985年出生于湖北。2009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上海。
徐旭峰
徐旭峰,1987年生于上海,祖籍宁波,字九峰、子言。2009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2年获硕士学位,现为上海书画院创研部副主任,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书画》杂志策划编辑。
林炜杰
1990年生于福建。201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15年公派赴法国鲁昂国立美术学院学习交流并对法国进行艺术考察。201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上海,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