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摄影作为重要的见证媒介,进入数字化、智能化的当下,它的镜头更加谦卑地面向世界,更加轻松地记录我们称为“现实”的事物,“我思故我在,我记录即我在”,我们发现,在后摄影时代的作品中,事实与虚构之间、艺术与艺术之间的分界线更容易被僭越。就像自杜尚以来的现当代艺术,艺术的边界不断被模糊化,摄影也亦如此,当20世纪60年代的摄影以一种倾泻式的姿态,成为当代艺术中,无法或缺的部分。摄影以自身的实践价值,证明了其仍然富有活力的同时,也为其他门类的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凝光无声展览中的创作者们,某种意义上都是图像的编辑、灵光的再现者。他们会利用回收、裁剪、重新合成以及上传。只要有眼睛、大脑、照相机、手机、扫描仪、放大机,再加上一种观点,他们可以利用图片做任何事情。今非昔比,我们这个时代,不存在信息的断层,资源的无穷尽,是新的可能性的伊始,创作者们拥有选择的权利,你可以着迷于古典工艺,也可以追随当代艺术为摄影开拓新的边界,也不必顾此失彼,我们唯一要做的是在漫长的历史经验中秉承自我的内心。在无声的光阴中,凝聚出属于你的“此时此刻”。
最后,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鼎力支持与指导老师顾欣副教授的谆谆教诲和同学们为展览付出的辛勤努力,同时也感谢钱永宁副教授、张平副教授、戴菲副教授以及当代摄影家朱峰老师,为此次展览送出的祝福与观看者的思考。
策展人:王博斯
2021年11月11日于上海
借影言说,如是我见
摄影,最简单的字面意就是摄取事物形成影像。摄,是从万事万物中选择的过程,影是最终的物化显现形式。摄影创作的艺术空间,无非来源于意识与技术相互配合下主体在选择与呈现各个环节上有意无意的差异化操作。
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可看见、听见、闻见、尝见、觉见、想见,一切“见”都可以成为摄的对象,用古至今的一切摄影手段,结合视觉艺术的一切媒介与形式,借由最终的“像”传递色声香味触识,遂成古典、现代与当代,不同流派与风格。摄影无纯客观,亦无纯主观。借影言说,如是我见,你见我摄,如是你见,于无声处,亦是我见。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硕导 顾欣
- 参展艺术家 -
王去非 王博斯 王蕴纯 孙雨濛 张祺琳 杜靖雯
杨茜怡 阮雅闻 周潘婷 施小宝 郁童
项日葵 舒紫云 潘于晴 魏慧军
(按姓氏笔画排列)
- 策展人 -
王博斯
- 指导老师 -
顾欣 副教授
- 主办单位 -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承办单位 -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
- 开幕时间 -
2021.11.18(星期四)下午14:00
- 展览时间 -
2021.11.17—11.30
- 展览地点 -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裙楼)二楼展厅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
参展艺术家
王去非
现当代艺术方向20级研究生
《类我》
这次作品是一个行为模仿的尝试,我寻找了两位性别不同的朋友让他们模仿我日常生活的一些动作和行为,将其用影像的手法记录下来。
在拍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有趣的化学反应,每个人都有各自习惯性的动作行为,当模仿成立的时候,“他人”中也就进入了“我”,但这个“我”又是在“他人”折射之下产生的,于是,人类社会的类似和区别由此发生。
舒紫云
现当代艺术方向20级研究生
《亲密关系·世界上另一个我》
关于这个拍摄的主题的想法是因为我认为人和人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时常会觉得,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最初的永远是最好的,不熟悉的关系使我们不会那么的亲密,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相似的性格,喜欢着相同的东西,共同的爱好,喜欢和讨厌。
当我们十分亲密的时候,相处的时间自然很久。很多时候友谊作为一种亲密关系,是无关男孩子或者女孩子之间的,也无关有没有超越友谊所定义的行为的介入,它是复杂的、脆弱的、易逝的,充满着许多的可能性。
王博斯
现当代艺术方向20级研究生
《空》
我们的生活很大部分都由它的沉闷、琐屑构成,并因习惯与沈重而衰弱或丧失了活力,那种生活中的偶然性之顿现,它像是某种精神的牵引,虽然这种精神被单向度的生活削弱、固定。但是会有某个时刻,突然展现沉闷与沉闷的变形,使之充满意义。
王韫纯
现当代艺术方向21级研究生
《人面鸟栖》
人面鸟是一个在神话中比较常见的形象,拥有超自然能力的它们也许象征着古代人对改造自然的向往。人们栖息在城市中,而「城市」就是人类对自然改造的一个产物。
我想展现城市中的人们缥缈、轻盈、流动的灵魂状态,因此用绘画的方式帮助呈现。
孙雨濛
美术学18级本科生
《The shape of her》
阳光随意洒出了她的形状。
张祺琳
绘画专业18级本科生
《鲜缺Fresh bags》
人们该如何收藏记忆?又如何让记忆永远鲜活?把家里的老相片和与之有关的物件放进真空袋中,让我们可以称之为“记忆”的物品“咻”地一下进入宇宙般地真空之中。
我还将袋中放入了金箔,金箔在其中随机的生成了残缺却又如同地图般的效果,呼应了家庭合照所暗含的“大家族”寓意。
杜靖雯
现当代艺术方向21级研究生
《连像.com》
通过用AI生成人像,虽然他们并不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但依然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而人类的手是有温度的,将这些“人”组合在一起,在某个时空也许依然有着紧密的联系。
杨茜怡
现当代艺术方向21级研究生
《少女的情怀总是诗》
我有一个花园
这个花园不是我的
阮雅闻
美术学18级本科生
《竑 与黑 与白》
“博弈”
《昀间》
“吾之乐皆为众生之乐”
《源》
“生死长夜,生生不息”
周潘婷
现当代艺术方向21级研究生
《失色》
我迷失在灰里,
我的梦凝固蜷曲;
因为在我的视野里,
笼罩世界的是灰色的迷雾。
施小宝
现当代艺术方向21级研究生
《2820212498系列》
那些被遗忘的人与事,随着时间慢慢消逝,但背后仍沉淀着深厚的情感。记忆、感情逐渐被挖掘,它们需要一种新的形式,重新获得关注。
郁童
现当代艺术方向21级研究生
《远在远方》
望到视线所不能及,我听到了无言的暗示,远在远方。
项日葵
现当代艺术方向21级研究生
《入海》
无法逃离的船舱,接踵而至的巨浪,
我站在舱口,窥探里面单向度的人群。
潘于晴
现当代艺术方向21级研究生
《无人的房间》
用蓝晒的方式呈现自然光线下的灯泡,拍摄于一个二十多年无人居住的老屋。
起初灯泡的发明是为了生产生活,而现在逐渐已被取代,老屋留存了许多上个世纪农村生活的老物件,取水的辘轳、弹棉花的吊弓、搬运食材的柳条筐,旧物呈现出了上个世纪人们日常劳作的风貌。灯泡或熄或亮,或干净,或淤泥,思考过去与未来。
王博斯
现当代艺术方向20级研究生
《物化的永恒》
“美”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我试图在具象的图案与现实的恍惚中寻找某种暧昧的边界,同时做出带有直觉性的创作。
《物化的永恒》以庄周梦蝶作为牵引,对于梦境的窥探,生命的永恒,物性被赋予,做出的讨论与视觉实验。
魏慧军
现当代艺术方向21级研究生
《烟雨》
“行走了一馀里,皆是一片人间旖旎,
烟雨霏霏,好像寒冬时候。”
寄语
每次充满了期待,也总是令人惊喜。
看到华东师范大学顾欣副教授的教学成果——同学们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作品,我很是乐意沉浸期间。这些年轻人正是以这样一种姿态,切入当代艺术,以身体、心迹或媒介展开一系列的关于“摄影”的观念实验。
钱永宁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
要有光
过去的人和事究竟保留在时间的哪一条褶皱里呢?偶然重逢或终于找到时,你总会遇见凝固的色彩,面目模糊的马赛克,惆怅的失忆和无所不在的光。那么你和我呢,是平行的吗?或者这世界充满了时空小球,你需要越过不知多少人,才能站到我的门口。下一秒会不会失散,谁知道呢?有一天,你终于看见了我,笼罩在旧灯泡发出的光线中。你的诧异跟我一样,你的释然也跟我一样,你我是彼此的镜子,不过一个在里一个在外。我们坐下来,抬头看蓝色的云和白色的天空。谁在信誓旦旦,谁在望眼欲穿?哪一颗心化为弥漫的泡沫?哪一具空洞、无用的身体在盼望毁灭?哪一座花园在夜色下繁盛?哪一个灵魂在同影子交战?而我们,在等待一只神鸟。它大概会将生活扬起,因为它的羽毛从来不会疲惫。嗯……如果它总也不来,你就变成一只蝴蝶,我来化做山水。
张平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去摄影经验化
摄影作为一种经验的累积,它的基本特性来自于相机。相机教会我们摄影,相机教会我们艺术地看待世界。然而摄影也会被相机所束缚,形成一种固定的相机与摄影的密切关系。看这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他们正在积极地突破相机与摄影的紧密关系,他们将相机作为另一种延伸的画笔,与他们习以为常的创作联系起来。这种联系给绘画与摄影都带来了突破,使之产生的画面耳目一新。很难将之归类,而这些作品则带有浓厚的数字时代之味。即使很多作品使用了传统工艺,然而这种向传统的回归则意味着更好地向未来探索。我们鼓励这种去摄影的经验化,它将摄影作为当代艺术媒介的一种手段;我们也鼓励更多的去经验化,这会促使更新的作品和经验的诞生。
戴菲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理论专委会副主任)
寄语
这些同学的作品中透露着各自的感受,并能够用相对完整的方式和手段加以呈现,惊喜!多思考,多尝试,融入生活,发现自己,让自己走深走远!祝贺展览成功!
王蕴纯《人面鸟栖》、郁童《远在远方》、杜靖雯《连像.com》这三位作者的作品让我印象深刻,分别在现实和诗意、记忆和想象、科技和情感方面做了很好的艺术表达。
朱锋
(著名当代摄影家 )
更多精彩高清原作
11月17-30号图书馆展厅等你来
展览联系人
王博斯 15857102677